搜索发现
新闻动态 天文史揭秘 | 傅科摆实验的历史
2021-12-08
天文史揭秘 | 傅科摆实验的历史

在17世纪中旬,整个科学届逐渐接受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观点,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天文学家们无法在脑子里想象整个地球自转的样子。为解决这个问题,傅科摆实验装置诞生了。


1851年1月3日,莱昂·傅科(Jean Bernard Leon Foucault)在法国巴黎先贤祠的大厅里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整个实验的装置由一枚尖针、一个28kg的铁球和一段67m长的摆臂组成,铁球被摆臂悬挂在空中,尖针镶在铁球上,地面上是一片沙地,每当这个钟摆装置动起来时都会在沙地上留下一道道痕迹,当时旁观的所有人都认为这个钟摆运动的轨迹应该是一条固定的轨道,但现实却是每经过一个周期,钟摆的轨迹都会偏离原来的轨迹。

17世纪傅科摆实验时的场景

现代傅科摆装置场景

因为地球在不断地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都会随地球绕轴转动,摆下面的沙地也在转动,而悬在空中的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不变,就这样,“画笔”均匀涂抹,“画布”却在不断转动,画出来的线条自然不会一致。根据观测和计算,傅科摆观察地球自转最好的地方是两极地区,而在赤道上,几乎观测不到地球的自转。

傅科摆的轨迹集合

傅科摆实验首次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这种不通过外太空视角而是物理过程实验来测得地球自转现象的实验,遍布于当初观测手段和工具落后的17世纪,这使得基础物理学含有无穷的趣味和可能。


相关新闻推荐